為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增強青年教師團隊凝聚力,9月24日上午,漯河市第二高級中學舉辦“月滿中秋·青春共聚”青年教師聯歡活動?;顒右苑沁z手作、民樂欣賞、書法體驗為載體,通過跨學科協作與師生互動,打造了一場兼具文化底蘊與青春活力的中秋盛宴。
非遺與漢字碰撞:傳統文化體驗出新意
上午9時35分,活動在風雅頌民樂團悠揚的樂曲中拉開帷幕。葫蘆絲獨奏《歡樂的潑水節(jié)》以清麗音色勾勒熱鬧場境,古箏曲《采薇 三重奏》 則用古樸旋律傳遞千年詩意,瞬間點燃現場氛圍。隨后,青年教師們在學生社團指導下分組體驗傳統文化創(chuàng)作。
勞動技能社的燈籠制作區(qū)歡聲不斷,師生以“花好月圓”“玉兔望月”為靈感,將竹篾、絹布巧妙組合。地理老師李遠方在社員指導下調整燈籠骨架結構,笑言:“手工實踐讓我更理解‘匠心’二字,這種跨學科體驗對教學很有啟發(fā)。”一旁的書法創(chuàng)作區(qū)墨香四溢,說文解字社社員現場示范楷書“團圓”二字筆法,體育教師吳沖亞與學生合作完成磁貼作品后感慨:“漢字是活的文物,通過書寫觸摸歷史,比課本講解更生動。”
協作共融顯匠心:師生同臺展育人溫度
活動中,“師生協作”成為亮點。音樂教師楊留洋與勞動技能社學生共同設計鏤空燈面,將剪紙藝術融入燈籠創(chuàng)作;數學組新教師趙國梁在書法體驗后主動向學生請教書法技巧,坦言:“今天角色反轉,學生成了我的‘小老師’。”校團委書記周玉乾表示:“設計分組任務就是要打破傳統師生界限,讓教育在互動中自然發(fā)生。”
茶歇環(huán)節(jié),師生圍坐品嘗月餅、桂花茶,分享創(chuàng)作心得。青年教師們手持作品拍攝主題合影,燈籠的光影與書法墨跡相映成趣,定格成獨特的“中秋記憶”。副校長宋保安在致辭中強調:“希望青年教師以傳統文化為紐帶,在傳承中創(chuàng)新,與學校同頻共振,團結協作,挺膺擔當,將今日所得轉化為課堂上的育人智慧。
社團賦能促發(fā)展:文化傳承走向長效化
本次活動亦是學生社團成果的集中展示。勞動技能社將勞動教育與傳統工藝結合,說文解字社以漢字藝術詮釋節(jié)日內涵,風雅頌民樂團則用音樂搭建文化橋梁。校團委書記周玉乾透露,后續(xù)將把優(yōu)秀作品制成電子相冊,通過學校官網傳播,并計劃開設“非遺進校園”系列課程。
“活動不是終點,而是文化育人的新起點。”宋保安校長總結道,“我們正構建‘傳統節(jié)日+學科融合+社團實踐’的特色體系,讓文化傳承真正融入師生成長軌跡。”據悉,該校近年來持續(xù)開展“我們的節(jié)日”主題活動,此次中秋聯歡進一步豐富了青年教師培養(yǎng)路徑,為傳統文化創(chuàng)造性轉化提供了鮮活樣本。